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521大会]解读OCT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4/9/29 15:41:22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自1990~1991年被发明以来,OCT历经动物研究与临床实践检验,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地位突显。

  自1990~1991年被发明以来,OCT历经动物研究与临床实践检验,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地位突显。在8月8~10日召开的东北、华北心血管病学术大会上,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于波教授详细解析了OCT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为广大临床医生认识和掌握OCT的应用提供了专业指导。

  解读OCT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OCT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PCI围术期、支架术后随访及其他领域中。就冠状动脉病变而言,与IVUS相比,OCT能更清晰地看到夹层、识别易损斑块及斑块破裂。而易损斑块可作为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 OCT检测斑块负荷角度可作为支架置入即刻发生"无复流"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另外,应用OCT评价血栓特征无论是血栓成分、形态还是位置均与病理学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就PCI围术期而言,应用OCT可评价支架术后的即刻效果,分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周围超微结构特征,确定支架释放是否充分、支架与血管贴壁是否良好以及组织脱垂情况。有研究显示,在评价支架置入后支架周围细节特征(支架远端撕裂、内膜撕裂、支架内白血栓、组织脱垂等)方面,OCT要比IVUS更具优势。

  就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而言, OCT可用于评价支架内膜覆盖情况及支架内晚期血栓、支架晚期贴壁不良、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膜斑块等情况。最新研究发现,应用OCT结合端粒酶检测可更好地评价支架内膜增生。

  此外,OCT还被应用于其他多个领域中,可用于动态观察长期存活心脏血管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用于研究和评价各种支架。

  展望OCT未来发展

  新一代实时3D-OCT重建技术能更直观清晰地反应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中斑块的分布情况、内膜覆盖情况。与IVUS及FFR等相结合的复合型OCT则能使应用更为方便。另外,目前分辨率为1微米的OCT业已发明,可用于观察内皮细胞。随着O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必将成为临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常规辅助手段。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聂会珍



OCT冠状动脉介入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