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房颤抗凝疗效最重要 首届两岸三地房颤抗凝专家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5/4/2 10:47:54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北京,2015年3月28日,首届两岸三地房颤抗凝专家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房颤抗凝治疗领域专家齐聚一堂,解读了两岸三地房颤抗凝现状,并进行了临床经验分享。

  北京,2015年3月28日,首届两岸三地房颤抗凝专家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的房颤抗凝治疗领域专家齐聚一堂,解读了两岸三地房颤抗凝现状,并进行了临床经验分享。会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强调:“中国半数房颤患者属于卒中中、高危,抗凝治疗亟待加强,每个心内科医生和神经内科医生都要对房颤患者积极评估卒中风险,选药时要选取对缺血性卒中预防效果好的抗凝药,尽自己最大努力从卒中的威胁中挽救患者生命。”

  达比加群酯150mgbid:与华法林相比可进一步减少缺血性卒中发生

  房颤是心源性卒中最常见的高危因素,由房颤导致的卒中,有超过40%的患者卧床不起,卒中30天内引起25%的患者死亡。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在我国的上市,我国的房颤抗凝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医生在选择口服抗凝药时,要依据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程度,选择抗凝效果最佳的药物,同时兼顾安全性。

  RE-LY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大型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与传统的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酯150mg bid是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使缺血性卒中进一步减少24%,而目前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没有显示出优效性,由于房颤患者92%的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因此抗凝药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效果尤为重要;在安全性方面,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酯 150mg每日两次可进一步降低危及生命的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达比加群酯110mg每日两次可进一步减少大出血、总体出血、危及生命的出血和颅内出血事件。

  目前临床上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患者比例正在快速增加,GLORIA-AF数据显示:达比加群已成为替代华法林抗凝的最主要的选择,亚洲地区已经有23.7%的患者开始了达比加群酯的治疗。达比加群酯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获批,针对所有获得注册批准的适应证的临床应用经验已经超过三百万患者年。目前,达比加群酯是我国唯一获得房颤抗凝适应症的新型口服抗凝药,正在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亚洲人群中具有更佳的获益/风险比

  鉴于房颤导致的卒中对亚洲人所产生的巨大医疗负担,关注在亚洲人中的房颤卒中的预防效果尤为重要。2015年英国伯明翰城市医院和伯明翰大学心脏医学中心的心内科教授Gregory Y. H. Lip等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发表了对4项最近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分析显示:亚洲人群对比非亚洲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更佳的获益/风险比,其中在减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事件中、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等方面,达比加群酯150mg 和110mg bid 对亚洲人的疗效均显著优于非亚洲人;同时从大出血、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和任何原因导致的出血的发生率来看,达比加群酯150mg 和110mg bid的安全性在亚洲患者中也显著优于非亚洲患者。

  此项分析结果提示:对于亚洲房颤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更佳的获益/风险比,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众所周知,房颤患者处于缺血性事件和出血性事件的双重高风险中,而新型口服抗凝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平衡使得它们适合更宽范围的房颤患者使用,有望从总体上提高亚洲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下的现状,从而改善房颤患者的治疗预后。

  我国房颤卒中预防现状严峻,抗凝治疗亟待普及

  GARFIELD研究中国亚组数据显示:房颤患者CHA2DS2≥2的占到45.4%,如果换用更严格的CHA2DS2-VASc评分,大于等于2分的百分比为74.5%,这意味着一半的房颤患者都是卒中的中高危人群,需要开始抗凝治疗,而我国大陆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采取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只有10%,与国际差距较大。香港和台湾抗凝药的使用比大陆略好,但也远远不够。在香港CHA2DS2-VASc评分>1的患者中,只有5%开始了达比加群酯的治疗,38%的患者没有使用抗凝药,41%的患者还在使用抗凝效果不理想的阿司匹林;在台湾,需要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6%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治疗,62%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治疗,22%患者未接受治疗。

  面对我国房颤卒中预防的严峻现状,刘少稳教授介绍:“对比近几年房颤抗凝治疗的快速发展,患者对房颤卒中的预防认知明显滞后,部分患者以为吃了阿司匹林就万事大吉了,部分患者只重视房颤本身的治疗,忽视了卒中的预防,这些误区都需要临床医生对患者展开深入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房颤导致的卒中严重后果,积极配合医生开始治疗。”

  专家简历

  刘少稳教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血管病教研室主任、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专业领域为心血管病学,参与国内外多个学术团体,发表学术论文、国内增刊论文和主要会议论文共二百多篇,且主持或参与编著了十八部心血管领域专业书籍。参与多项科研工作并荣获奖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萧颂华教授

  现任香港大学心血管内科临床副教授

  萧颂华教授目前专注于房颤、心脏衰竭、遗传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病、人类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疾病建模领域。共发表同行评议论文150篇,被刊登于诸如《美国医学会杂志》、《循环》、《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心血管介入杂志》、《血液》、《新陈代谢和临床内分泌学杂志》,参与编写15章有关心脏病学及干细胞生物学之书籍。

  陈志鸿教授

  现任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科教授

  现任亚太心脏学会副会长、中央健保局南区分局医审会召集人。曾任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院长,中华民国心脏学会理事长等要职,并荣获教育部长〝优良教师〞奖、国家品质奖、第六届台湾企业奖〝杰出管理人奖〞等二十多个奖项。担任“RE-LY国际合作研究案台湾地区(95-97年)”,“ACTIVE 国际合作研究案台湾地区(92-99年)” ,“RE-LY ABLE国际合作研究案台湾地区(97-至今)”等多个研究的总主持人。主要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和摘要共335篇。

 

版面编辑:宁梦曼  责任编辑:徐竞鸥



房颤抗凝达比加群酯华法林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