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错综复杂,BMI对房颤的发生及预后有何影响?丨2020 ESC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0/9/23 13:54:3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诸多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房颤)发展或预后相关,其中体重指数(BMI)像谜一样,牵动着临床专家和研究学者的心。

  编者按:诸多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房颤)发展或预后相关,其中体重指数(BMI)像谜一样,牵动着临床专家和研究学者的心。低BMI、高BMI分别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是一锤定音的利、弊,还是随年龄而变化?ESC2020大会中,分别来自意大利、挪威的2项大型研究聚焦影响房颤发生、预后的危险因素,揭示了备受争议的BMI在房颤的发生、进展中扮演的角色。现整理其精髓,以飨读者。
 
  未发房颤别太重:欧洲5国队列研究显示中青年的房颤风险随BMI升高而增加!
 
  这项覆盖丹麦、芬兰、意大利、瑞典、挪威5国的队列研究,纳入66 951例年龄≥40岁的无房颤史受试者,随访时间为10年。基线时,受试者平均53.5岁,男性占49.1%;评估的危险因素包括BMI、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使用降压药物)、糖尿病、心肌梗死(MI)史、每日吸烟及饮酒量。主要终点包括房颤、卒中或死亡,数据来源于出院登记及国家登记处。
 
  结果显示,40~50岁受试者房颤发病率为0.9‰/年,≥70岁的受试者为17.7‰/年。多变量校正Cox模型显示,BMI、高血压、饮酒、MI史均可增加房颤发生风险(P<0.05),吸烟、糖尿病不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有趣的是,BMI、心肌梗死史对不同年龄段受试者房颤发生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BMI每增加5个单位,40~50岁受试者房颤发生风险增加40%(95%CI:17%~68%);≥70岁受试者房颤发生风险仅增加17%(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
 
  有MI病史的受试者随年龄增大,房颤风险反而降低(P<0.001),40~50岁受试者房颤危险比(HR)为5.53(2.85-10.73),≥70岁受试者房颤危险比(HR)为1.41(1.11-1.79)。
 
  此外,新发房颤受试者年龄越大,卒中、死亡风险越高。≥60岁受试者死亡风险增加1.6~2.6倍,≥70岁受试者卒中风险增加2倍(P≤0.001)。
 
  BMI和MI病史是中青年房颤的更强的危险因素,其它可控的危险因素对房颤发生的贡献在不同年龄段中没有差异。BMI、MI史对青中年房颤的发生贡献最为显著。同时,研究结果也提示,应高度关注新发房颤的老年人,其不良健康结局风险或将增加。

  已发房颤别太轻:ESC-EHRA EORP研究显示体重过低增加房颤患者不良结局风险!
 
  这项欧洲大型、多中心研究纳入ESC-EHRA EORP房颤长期登记的患者,满足基线BMI、肌酐清除率、1年随访等数据完整(ESC-EHRA EORP房颤长期登记针对的是27个欧洲国家、250个心脏病学中心的由心脏病学家管理的房颤患者)。主要终点包括:①血栓栓塞(TE)、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血管(CV)死亡;②CV死亡;③全因死亡。
 
  共计7759例房颤患者满足研究标准。依据BMI分为:55例(0.7%)体重过低,2074例(26.7%)体重正常,3170例(40.9%)超重,1703例(21.9%)肥胖,757例(9.8%)重度肥胖。随着BMI增加,各组平均年龄依次降低(P<0.0001),年龄≥75岁患者占比也依次降低(体重过低者中占52.7%,重度肥胖者中占19.4%;P<0.001),各组服用任意口服抗凝剂治疗占比依次增高(P<0.001)。
 
  体重过低(41.8%)、重度肥胖(25.0%)患者更容易出现临床症状(P<0.001)。体重过低患者CHA2DS2-VASc评分更高(P=0.0325)。随访期间,体重过低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最高(见图1)。
 
图1. 不同BMI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体重过低可增加主要结局的风险,BMI越高,主要结局风险反而逐步降低。调整临床、用药特征后,高BMI仍不影响主要结局,体重过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仍升高(见表1)。
 
表1. 不同BMI患者,主要结局发生风险
 
  注.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CV:心血管死亡;TE:血栓栓塞.
 
  总之,在这项大型欧洲房颤队列中,体重过低可增加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的风险。肥胖不增加任意血栓栓塞、ACS、心血管死亡风险。
 
  结语
 
  不同年龄段中,BMI、心肌梗死史对房颤发生风险的贡献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高BMI或有MI史的中青年,需要格外注意预防房颤的发生。而对于房颤患者,相比肥胖,体重过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是更需要关注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Giuseppe Boriani, et al.Impa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outcomes in Europea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ESC EHRA EORP Atrial Fibrillation General Long-Term Registry (AFGen LT),2020,ESC
  2. Bente Morseth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risk factor burden and disease onset across age decades.2020,ESC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雷



BMI房颤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