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CCCD2019|王伊龙教授:探索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靶点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9/4/24 10:45:21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脑血管疾病,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大部分脑小血管病发病缓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步态异常等症状。

  编者按: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脑血管疾病,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大部分脑小血管病发病缓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步态异常等症状。近日,在南京召开的第十九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代表其研究团队以脑小血管病的概念及病理分类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脑小血管病的诊疗现状及挑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伊龙教授
 
  脑部血管血压与临床所测血压有所不同,其存在压力梯度,通常向心性的动脉压力梯度较低,穿通动脉的压力梯度相对较高。研究发现,部分脑血管病的发病具有血管选择性,如以向心性动脉为主的疾病等。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脑小血管病的概念
 
  脑小血管指脑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构成了脑组织血供的基本单位,对脑功能的维持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脑小血管病有不同认识:直径学说——脑小血管病泛指上述小血管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综合征。通常认为的脑小血管病是指脑小动脉病,其累及的血管直径范围通常为40~200 ?m。血管部位学说——穿通入脑的小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各种疾病综合征。
 
  脑小血管病可导致管腔狭窄、缺血缺氧,内环境失衡、糖及营养传递和代谢物清除障碍,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易损,蛋白质异常沉积。
 
  脑小血管病的诊疗现状及挑战
 
  目前,无一种分型能真正代表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可按照暴露因素、病因和影像STRIVE分类。病因分类中小动脉硬化性最为常见,此外,又分为散在及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其他遗传性小血管病、炎症及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静脉胶原性疾病和其他小血管病(如放疗后脑病等)。
 
  不同的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条件和分类截然不同。现在主要以影像学定性诊断为主,缺乏定量性的疾病负荷评价。缺乏与临床病因病理生理机制结合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混乱。未来,需将先进影像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小血管病的诊断,实现病因诊断及分型。同时,还要实现影像诊断、症状学诊断的智能化、定量化。
 
  白质高信号病因何在?
 
  脑小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影像学改变可表现为白质高信号增加、腔隙性梗死、微出血和脑萎缩等。血管周围间隙(PVS)或其他部位血脑屏障(BBB)破坏均可进展为白质高信号,同样的白质高信号,预后不同,潜在机制也不同。BBB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焦点,被认为是不良临床结局的征兆。此外,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临床治疗中的首要问题是控制血压,然后还要采取改善内皮功能,保护血脑屏障等措施,以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任琳琳


脑小血管病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